跳到主要內容 :::
:::
圖示
博碩士論文

書籍、論文、期刊、報告的查詢

在進行學術研究或小論文撰寫時,老師會建議你的資料來源要使用書籍、論文、期刊、研究報告,盡量少使用網路上的資料。這是因為這些類型的資料,往往都需要作者歷經一段時間的資料研讀、驗證與整理之後出版,會有一定程度的審稿機制來檢查文章中的錯誤,作者也會列出參考文獻來佐證資料的正確性與提供後續的延伸閱讀機會。不過,這些資料的即時性也就會比較低,且需要花更多時間來消化吸收。

書籍、論文、期刊、研究報告由於資料內容豐富,通常作者會用一些結構性的訊息來呈現文章中的精華,方便讀者能快速判斷是否這是自己需要的資料。因此,在閱讀這些資料時,你可以多加留意以下部分:

  • 摘要:作者將作品內容最精華或最想呈現的部分以簡短文字呈現,讓讀者可依此判斷自己是否有興趣閱讀。
  • 目次:有結構的目次可以讓你大致了解內容與邏輯,也可以快速翻到想進一步了解的章節。
  • :作者序可以讓你知道此書出版的背景,推薦序可以看出此書在該領域的特色或重要性。
  • 參考書目:可以作為此書的延伸閱讀書單,由引述時間、數量、廣度可以判斷此書的可信度。
  • 索引:快速找到書內出現某個關鍵字的章節。
  • 版權頁:辨識書籍的基本資訊,包含書名、作者、譯者、出版年、出版社、ISBN等。有時候不同書籍用同一書名,或是曾經有改版,就可以從版權頁這些訊息來判斷是否為同一本書。另外,出版年有時候會是決定是否要使用此資料的重要依據,避免使用到過時或欲探討的時間範圍外之資料。
  • 關鍵字:論文、期刊、研究報告的作者都會自己提供文章最重要的關鍵字,方便讀者能用關鍵字快速找到自己的文章及連結到相同關鍵字的其他文章。

相較Google是全文檢索,進入資料庫的書籍、論文、期刊、研究報告,會有編目人員(資料輸入人員)做一些加值的工作,這些加值的部分也能幫助你做資料的篩選。在使用圖書館目錄、碩博士論文系統或期刊資料庫時,可以特別留意這些加值功能。

  • 主題與分類號:圖書館員會根據書籍的最主要的主題內容,依照「中文圖書分類法」或其他分類規定,給予分類號。如此一來,你可以記下分類號的數字快速在書架間找到想使用的書,而且在找書時,就會發現相同類別、作者的書都在附近,增加延伸閱讀的書籍。另外,從分類法也可以看出知識體系的完整架構,一開始不知道這個領域有哪些知識類別時,也可以參考分類法。不過,書籍的內容通常橫跨多個類別,因此館員還會給予書籍一些主題,在目錄上就能從主題的關鍵字連結到相關書籍。
  • 點選次數與被引用次數:當論文、期刊進入資料庫後,就能累計點選次數與了解論文與期刊之間相互引用的關係,也就能由這些數字判斷這篇文章的熱門度和使用價值。在時間不夠的時候,可以參考這些數字選擇要優先使用的資料。

現在開始試著查看看論文、期刊與研究報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