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高中心
綜合高中自85學年度試辦至正式納入「高級中學法」,與普通高中、單科高中、實驗高中並立成為學校類型之一,期間歷經綜合高中課程綱要、高中課程綱要、高職課程綱要、後期中等教育核心課程之修訂、頒布、再修訂,學生成績考查從綜合高中首先施行學年學分制,高職、高中亦隨之調整轉變,四技二專之考招制度變革。綜合高中在多元課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彈性選修、學生適性發展等方面皆有其重要的成就以及先進於其他學制的作法,惟於教育政策與環境不斷變動的今日,綜合高中推動問題有長足深入探討必要性。
目前綜合高中正面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及108課綱,以及考招制度的變革,仍有多項重大議題如綜合高中的課程發展、課程特色、課程選修、試探與分流及學生進路等問題,有待解決及研議,如何連繫普通型高中學科中心以及技術型群科中心學校,免探討課程實施問題時對於綜合高中有所忽略。
綜上所述,由於目前綜合高中尚有許多議題亟待解決,經98學年度綜合高中工作圈以及100年度綜合高中業務研討會之建議,遂規劃成立綜合高中中心學校,期仿效普通型學科中心以及技術型群科中心學校之運作方式,積極發展綜合高中之特色課程與建立選修輔導機制。
綜合高中中心學校於101年正式成立,其設立之目的乃在於建立在一個推動綜合高中學校與普通型學科中心,以及技術型群科中心學校的聯繫平台,期望共同解決課程發展等相關待解決之議題,並表達綜合高中之意見與立場,使綜合高中更能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所帶來之影響。
101年綜合高中中心學校業務由私立光啟高級中學負責推動,在各項工作計畫上成果亮眼且與各學校形成緊密連結。102年由國立溪湖高中承接光啟高中業務之後,持續推動中心學校相關業務並發展特色課程供各學校參酌,本校共有45班,設置有學術社會、學術自然、商業服務、應用英語、觀光餐飲5種學程,發展至今,多元且生動化的課程符應多元文化教育之理念,以學生為本位,透過充分的試探課程,引導學生適性發展並擇其所愛,完成自我實現之教育理想。
一般科目暨藝術群科中心
「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於94年初公布並明訂於95學年度開始實施,相關配套措施的研擬與執行即成為職校課程推動的重點工作;而另一重點工作則是「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正式綱要」研修機制之規劃與建立,以引導高職學校於98學年度起與普通高中同步推動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緊密銜接的正式新課程。
根據上述兩項重點工作之推行經驗,教育部逐漸意識到,各類課程中心將其縝密規劃的新課程及相關配套措施落實到各高職學校,儘管用心設想並竭力推動,卻難免侷限於大專院校之思維背景,而與基層高職學校的期待有所落差,基於這樣的認知,教育部遂有擇定若干高職學校成立課程推動中心學校的構想,此議經討論後明列於教育部94年10月21日台技(三)字第0940145053號函「有關研商98學年度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標準推動事宜會議紀錄」決議中,並擬定設置職業學校群科中心學校,期使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推動組織更加完善。決議中並確立以「群」為區分原則來擇定各群科中心學校,使其負責該群專業課程推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之前身「教育研究中心」遠自民國79年即已創設成立,以研究國內外教育議題、發展教育學術理論、擘畫教育政策推動方針為宗旨,研究績效斐然耀眼,在教育政策研究與實務推展上更是功不可沒,而自民國93年起接受教育部委託進行課程中心相關推廣作業,至95年成立「職業學校群科課程一般科目暨藝術群科中心學校」,至105年度配合教育部政策更名為「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一般科目暨藝術群科中心學校」,期間配合教育部政策多年來致力於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之制訂、推廣、施行及配套措施的提供與協助,今年度配合教育政策及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群科課程綱要審訂與公佈,將主動蒐集群科課程綱要相關意見並辦理教師知能研習,提升本中心之定位從推廣及落實群科課程綱要,至蒐集各校實施課綱及對教育相關政策推動之問題與經驗,主動進行研究分析,以供作日後研擬相關配套措施及教育改革政策之參考。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國教署於108年8月1日成立一般科目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社會5領域推動中心,故目前一般科目暨藝術群科中心負責範圍為綜合活動領域(5科)、科技領域(2科)、藝術領域(3科)、健體領域(2科)、全民國防領域及藝術群(17科)共計6領域29科。
水產群科中心
海事暨水產群科中心自99年1月6日起由國立東港海事承接中心任務,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及技術型高中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所規劃之工作重點執行各項任務,極力協助台灣稀有類科海事群及水產群學校推展相關課程,並提供諮詢服務,期望順利推動整體海事教育。
為達成群科中心之任務,由本校10人組成工作團隊,並遴聘友校師長、業界、大專院校學者28名擔任委員,以專業認真之精神服務10所海事群及水產群學校,27校科/學程。海事群包含航海科、輪機科、船舶機電科(實用技能學程),共計12校科/學程;水產群包含漁業科、水產養殖科、水產養殖技術科(實用技能學程)、與水產養殖學程,共計15校科/學程。
海事群科中心
海事暨水產群科中心自99年1月6日起由國立東港海事承接中心任務,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及技術型高中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所規劃之工作重點執行各項任務,極力協助台灣稀有類科海事群及水產群學校推展相關課程,並提供諮詢服務,期望順利推動整體海事教育。
為達成群科中心之任務,由本校10人組成工作團隊,並遴聘友校師長、業界、大專院校學者28名擔任委員,以專業認真之精神服務10所海事群及水產群學校,27校科/學程。海事群包含航海科、輪機科、船舶機電科(實用技能學程),共計12校科/學程;水產群包含漁業科、水產養殖科、水產養殖技術科(實用技能學程)、與水產養殖學程,共計15校科/學程。
餐旅群科中心
我國企業的競爭力面臨經濟全球化及科技快速發展的趨勢下,要能維持不墜,甚而提升,則有賴培育專業人力的技職教育具有分層負責、調整的機制,教育部鑑於此,在民國80年代初期設立各類課程發展中心。家事類即為其中之一,其主要目的係適時對各級家事類院校課程能作有效的中、長程規劃與調整,積極培育此類相關人才,方符合國家整體的永續發展。有鑑於過去實施的缺失,教育部開放有意願的大學院校,提出申請設立各類課程發展中心的計畫書,並委託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黃炳煌院長評選適合的學校擔任,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幸獲遴選成立「家事類課程發展中心」,並於民國91年4月正式運作。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於民國99年12月31日完成階段性中心任務後,於民國100年1月1日起,將「餐旅群科中心」任務移交給新北市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本校銜命成立餐旅群科中心學校工作小組,積極推動各項相關業務、規劃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餐旅群科課程綱要計畫、協助各校擬定餐旅群學校本位課程以及辦理各項研習活動等。
本中心目前任務為兩大主軸,主軸一為辦理餐旅群課程綱要相關工作,主軸二為執行工作圈訂定之績效指標及群科中心各色工作項目。作為教育部、技專校院與各高中職之間的溝通橋樑為責,隨時配合教育部進行意見調查,彙整各校、各科意見後回覆予相關單位。此外亦努力與各技專校院進行策略合作,積極爭取與技專校院技術、設備、師資等多方面合作辦理相關講座、研習,予高中職教師有更多機會同技專校院教師學習、溝通與專業對話。同時亦將合作觸角延伸至科大與相關業界等。延攬業界專家開設講座、實作課程,同時安排教師至業界實地參訪,與第一線產業界從業人員交流對話、經驗分享。
家政群科中心
家政群科中心學校(以下簡稱為本中心)自97年起,設立於國立嘉義高級家事職業學校(以下簡稱為本校),至112年已歷15年。本年度共服務89校,158科學程,對象為設有家政群各科之公立暨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含高中附設職業類科、實用技能學程、綜合型高中、進修部)。
本年度工作項目共具七大項,分別為:
一、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蒐集高級中等學校教學實務興革建議。
二、建置群科諮詢輔導機制,成立種子教師社群,並協助各區域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課程共備機制。
三、研發並彙整教材教法、教學與評量及課程綱要所定議題融入課程教案等示例,作為相關教學資源。
四、精進教師教學效能,依群科特色及教學現場需求,辦理全國或跨直轄市、縣(市)區域型式之教師專業研習,並推動跨領域、跨學科之專題類或統整類課程、活動或競賽。
五、充實及活化群科中心資訊平臺,定期發行電子刊物。
六、協助國教署與工作圈辦理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推動事務及其他交辦事項。
七、中心特色工作自發性課程推動。
任務內容為協助群科課程推動及蒐集群科課程綱要(以下簡稱為課程綱要)與考招相關意見、協助推動108課綱各項事宜,並就家政群之特色,推動各年度工作計畫。
食品群科中心
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自95年5月於本校成立迄今,本著服務全國設有農業群科、食品群科各校之熱忱,配合教育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推廣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協助各校解決課程規劃與執行上之困難並蒐集課綱修訂之相關意見。目前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運作皆已步上軌道,每年固定召開3次委員會議,於會議中訂定工作任務規劃、確認工作執行概況、討論課程相關問題與建議。
配合教育部相關配套措施規劃推動,110年度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持續勉勵扮演積極角色,主動與技職各級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密切合作,推薦教師代表、技專校院學者、業界專家等參與農業群、食品群課程研發,為推動技術型高中課程各項推廣活動努力。為強化與各夥伴學校訊息傳遞,109年開始分別開設農業群、食品群社交平台Line官方帳號,以利更即時公布群科訊息及回應教師提問,行至111年來運作順利,也更有利與個別教師取得聯繫。
為提供農業群、食品群教師豐富教學資源平台,使課程推廣更形順暢、教材教法等資訊傳遞更便利,農業群、食品群各自建置有完善e化教學平台,包含課程綱要相關資料、研習成果、教科書資訊、教材教法等資料庫供各校教師隨時可上網查找資料並應用於教學之中。110年度校訂參考科目農業群新增11筆,食品群新增7筆,議題融入課程教案共完成13篇,專業英文教案完成3篇。辦理農業群2場課程研習、食品群3場課程研習,皆以108課綱中心增單元或有所變革之新觀念、新技術知能為主要訴求,讓參與研習教師能應用於教學當中。每次研習也在講師同意下錄製課程內容與示範過程,編輯成教學影片,建置於群科中心網站供教師參考利用。109年開始遭遇COVID-19疫情,防疫期間為讓老師有更多資源可線上教學,群科中心除整理現有教學資源內容,並新增與農業、食品教育有關之線上影音資源網站,拍攝108課綱實習課程教學影片達138部,提供給農業群、食品群教師參酌利用。未來將持續提供相關服務,豐富教學資源平台。
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自成立之初即以作為教育部、技專校院與技術型高中之間的溝通橋樑為責,隨時配合教育部進行意見調查,彙整各校、各科意見後回覆予相關單位。此外亦戮力與各技專校院進行策略合作,積極爭取與技專校院技術、設備、師資等多方面合作辦理相關講座、研習,予技術型高中教師有更多機會同技專校院教師學習、溝通與專業對話。同時亦將合作觸角延伸至相關業界,包含實驗農場、種苗栽培場、休閒農莊、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單位、食品加工產業、食品檢驗單位等等。延攬業界專家開設講座課程、安排教師至業界實地參訪,與第一線產業界從業人員交流對話、經驗分享
農業群科中心
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自95年5月於本校成立迄今,本著服務全國設有農業群科、食品群科各校之熱忱,配合教育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推廣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協助各校解決課程規劃與執行上之困難並蒐集課綱修訂之相關意見。目前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運作皆已步上軌道,每年固定召開3次委員會議,於會議中訂定工作任務規劃、確認工作執行概況、討論課程相關問題與建議。
配合教育部相關配套措施規劃推動,110年度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持續勉勵扮演積極角色,主動與技職各級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密切合作,推薦教師代表、技專校院學者、業界專家等參與農業群、食品群課程研發,為推動技術型高中課程各項推廣活動努力。為強化與各夥伴學校訊息傳遞,109年開始分別開設農業群、食品群社交平台Line官方帳號,以利更即時公布群科訊息及回應教師提問,行至111年來運作順利,也更有利與個別教師取得聯繫。
為提供農業群、食品群教師豐富教學資源平台,使課程推廣更形順暢、教材教法等資訊傳遞更便利,農業群、食品群各自建置有完善e化教學平台,包含課程綱要相關資料、研習成果、教科書資訊、教材教法等資料庫供各校教師隨時可上網查找資料並應用於教學之中。110年度校訂參考科目農業群新增11筆,食品群新增7筆,議題融入課程教案共完成13篇,專業英文教案完成3篇。辦理農業群2場課程研習、食品群3場課程研習,皆以108課綱中心增單元或有所變革之新觀念、新技術知能為主要訴求,讓參與研習教師能應用於教學當中。每次研習也在講師同意下錄製課程內容與示範過程,編輯成教學影片,建置於群科中心網站供教師參考利用。109年開始遭遇COVID-19疫情,防疫期間為讓老師有更多資源可線上教學,群科中心除整理現有教學資源內容,並新增與農業、食品教育有關之線上影音資源網站,拍攝108課綱實習課程教學影片達138部,提供給農業群、食品群教師參酌利用。未來將持續提供相關服務,豐富教學資源平台。
農業群暨食品群群科中心自成立之初即以作為教育部、技專校院與技術型高中之間的溝通橋樑為責,隨時配合教育部進行意見調查,彙整各校、各科意見後回覆予相關單位。此外亦戮力與各技專校院進行策略合作,積極爭取與技專校院技術、設備、師資等多方面合作辦理相關講座、研習,予技術型高中教師有更多機會同技專校院教師學習、溝通與專業對話。同時亦將合作觸角延伸至相關業界,包含實驗農場、種苗栽培場、休閒農莊、農業資源開發利用單位、食品加工產業、食品檢驗單位等等。延攬業界專家開設講座課程、安排教師至業界實地參訪,與第一線產業界從業人員交流對話、經驗分享
設計群科中心
一、設計群科中心學校沿革
設計群科中心學校於95年5月正式成立,首屆承辦學校為高雄市立海青工商,延續「職業學校課程中心」之工作,為全國職業學校進行課程修訂與推動、教師研習進修、新知推廣等業務。並配合教育部推廣「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提供設計群科之相關諮詢、建立群科中心學校本位特色、建置群科中心學校網站、協助發展設計群科能力指標。
97年改由私立復興商工承接辦理,並於97年3月完成建置設計群科中心學校網頁,定期發行電子報;規劃人才庫提供職校發展課程時所需之諮詢輔導人才資源,並蒐集設計群內職校各科目之數位教學資源,作為全國職校設計群科教師教學實施職校群科課程綱要參考及互動之平台。99學年度配合「職業學校課程綱要」之實施,推動教學資源分享,辦理設計群科課程研習,提升教學成效。依工作圈規劃持續推動適合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設計群課程發展之各項工作計畫,定期召開設計群科中心學校工作小組及委員會議,積極推動各項相關業務。
102年度起,設計群科中心調整為由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接手,由「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推動工作圈」從旁協助辦理業務銜接、賡續辦理前開任務、發展設計群特色,103年起已順利步上軌道;且為配合12年國教的推動,研擬及辦理適合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設計群課程發展之各項工作計畫,展開新課綱的規劃與實施等預備工作。工作圈持續督導,協助本群科中心之合作運作與課程及教材的研發審議、督導,及接受各項管考機制。
106年為順利推動108新課綱,中心學校被指定為課綱前導學校,先行啟動新課綱之規劃及運作,從中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策略。並依課程推動工作圈的指導,強化群科中心所服務學校之課程宣導及相關鏈結,增加資訊平台內容,設置課綱專區,提供各校新課綱校訂課程規劃供各校參考。
108年依新課綱目標,開發符應新課綱理念之各式教材示例,並辦理推廣研習。109年重點工作內容主要為持續辦理科主任及教師108課綱宣導、持續檢視及修訂108課綱校訂參考科目及教學大綱並協助國教署「110年度補助高級中等學校充實基礎教學實習設備計畫」各群設備清單之檢視及更新。研發素養導向評量試題、推廣十九項議題及融入各科教學及「勞動法令及權益」融入各科教學等。
110年度持續研發素養導向,多元選修、議題融入、專案英文等教材示例,辦理推廣研習;因應疫情停課,依指示拍攝部定群科共同實習科目實作課程影片,配合審查修正,提供線上教學資源,並辦理多次線上研習,協助教師順利推動線上教學。
111學年度開始,年度工作計畫期程更改為學年度,依學群科中心設置與運作要點建立種子教師培訓、遴選及聘任,並持續推動群科教師社群,協助各區域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共備制、研發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示例,審查通過後推廣並辦理研習。
二、設計群科中心現況
設計群科中心服務對象學校共計115校(學校如表1)、177群科(含學程),科別除專業群科12科外,綜合高中學程及實用技能學程部分共有10學程,服務學生總人數23366人、教師總人數685人,其中公立學校432人、私立學校253人,主要科別學校數概況如下:
專業群科(含進修部):廣告設計科54科、美工科12科、圖文傳播科4科、美術工藝科2科、家具木工科4科、家具設計科3科、金屬工藝科2科、陶瓷工程科1科、多媒體設計科33科、多媒體應用科3科、室內空間設計科25科、室內設計科8科,合計共151群科。
綜合高中學程:廣告設計學程5校、室內設計學程2校、美工學程1校、設計科技學程1校、多媒體設計學程5校、室內空間設計學程1校,合計共12校。
實用技能學程:廣告技術科5校、裝潢技術科3校、多媒體技術科3校、服裝製作科1校,合計共12學程。(資料來源:統計處,高級中等學校科別資料,112/01/31)。
外語群科中心
外語群科中心學校於95年5月正式成立,95年任務包含推廣職業學校課程暫行綱要、提供所負責外語群科之相關諮詢、建立外語群科中心學校本位特色、建置外語群科中心學校網站、協助發展群科能力指標之建立。
96年以問卷、焦點座談、科主任會議、訪視輔導等方式蒐集課綱實施之意見、編製Q&A;以成立輔導團召開諮詢輔導會議、實地訪視、網路及電話等方式提供諮詢;辦理外語群專業及實習課程研習、學校本位課程研討會;編撰教材並數位化,提供教師教學參考。
97年至99年期間持續配合教育部政策,推動各項工作計畫,包括宣導該群課綱暨配套措施、辦理外語群科教師研習、規劃外語群總體課程計畫、協助發展外語群科中心學校本位特色,以強化學校課程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知能,並開發及應用群科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品質,建構優質教學資源環境。
100年至102年繼續執行課程工作圈之各項工作計畫,包括落實諮詢輔導機制、推廣學校本位課程、推動教學資源數位化、推廣專題製作課程、辦理研習活動及發展外語群中心學校特色工作,以因應社會變遷及職場需求,鼓勵外語群教師進修專業課程,以發展具有實務性教學知能,實現十二年國教永續發展願景。
103年協助十二年國教相關配套措施,發展外語群教師專業指標及辦理教師專業發展初階研習,並製作外語群科特色宣導摺頁,蒐集外語群科特色課程等工作,以期實現十二年國教永續發展願景。
104年持續蒐集課程綱要實施問題及改進建議、充實學校本位課程資料庫、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及推廣專題製作課程,並配合辦理課程綱要研修工作,協助發展十二年國教之科課程特色模組及辦理十二年國教教師專業能力研習,以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願景。
105年推廣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科課程特色模組,並協助辦理特色課程經費補助初審及基礎教學設備補助初審工作,且持續蒐集課程綱要實施問題及改進建議,辦理全國教師專業成長研習,以促進教育機會均等,讓高級中等教育趨於多元適性優質發展。
106年持續推廣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科課程特色模組,並配合推動第二期技職再造計畫,協助辦理特色課程經費補助審查審及基礎教學設備補助審查工作,且研擬並推廣校外實習課程示例,辦理有效教學、多元評量、差異化教學之實例研習,以強化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之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理念。
107年至108年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且參與課程發展重要會議,彙整重大議題融入課程教案,作為相關教學資源,並持續辦理多項專業教師研習,加強教師專業技能,以奠定技職教育厚實基礎,實現十二年國教之願景。
109年持續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且參與課程發展重要會議,彙集議題融入課程教案及多元選修課程案例,作為相關教學資源與未來學校規劃課程參考;辦理新課綱相關科目專業教師研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之教育理念。
110年~111年持續蒐集108課綱總綱與群科課程綱要之修訂意見及實施問題,並持續檢視108課綱校訂參考科目及教學大綱,並成立群科教師社群,協助各區域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課程共備機制;研發並彙整教材教法、教學與評量及課程綱要所定議題融入課程教案等示例;辦理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研習及108課綱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研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落實108課綱的理念與目標。
111學年度持續蒐集108課綱總綱與群科課程綱要之修訂意見及實施問題,檢視及修訂108課綱校訂參考科目及教學大綱;成立群科教師社群,協助各區域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課程共備機制;研發並彙整教材教法、教學與評量及課程綱要所定議題融入課程教案等示例,並充實及活化群科中心資訊平臺;辦理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研習、108課綱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研習及中心特色工作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同時提供學生展現學習成果的舞台,使108課程綱要的理念與目標順利推動。
商業與管理群科中心
商業與管理群科中心學校於95年5月正式成立,原承辦學校為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97年教育部技職司指派臺中市立臺中家事商業高級中等學校承接商業與管理群科中心學校,賡續辦理推動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商管群課程發展之各項工作計畫。並建置創意教室、多媒體證劵投資教室及專業攝影棚(含錄音室),提供服務學校創建專業教室時可參考及辦理教師專業研習使用。
109年度及110年度全年辦理教師專業研習,提供教師諮詢服務,並推動自發性課程工作:包含群科中心優化實作環境設備共享、推廣金融與證劵投資系統、建置專題及創意製作網站、更新並維護考科題庫系統、辦理全國商管群學校新課綱部定專業科目學科能力線上競試、推動產學合作與職場體驗及企業參訪、大學策略聯盟、自造教育推廣、創新教學方法推廣。
商業與管理群科中心學校服務學校涵蓋9種專業群科、5種綜合高中專門學程、5種實用技能學程;110年度起服務學校合計有180校、291校科、73校學程、1,777班、53,994名學生及1,930名教師。有關服務學校地理位置,北部分布占比最高,其次為中南部,東部及離島占最低,以上數據將持續追蹤更新。
土木與建築群科中心
回顧我國技術職業教育的發展,從早期的初職提升為高職,之後又有五專、三專、二專相繼設立,迨民國65年復有技術學院的設立,完整一貫的技術職業教育體系始告建立。技職教育培育了大量的各級技術或服務人才,是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重要助力之一。90年代社會結構性變化,加以大學制度改變,實用技術未受重視,加以部分政策打壓,技職教育未能在社會潮流中再創一波高峰。
在教育部構思下,成立群科中心,主要任務為落實推動95學年度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及職業學校群科課程修訂。土木建築群科中心本著兼顧技職體系各層級學校課程連貫、重視學生未來發展問題、增加學校課程設計的彈性、培養學生繼續進修之興趣與能力與奠定終生學習及生涯發展的基礎之理念,協助課程綱要發展小組修訂具有由下而上、開放參與、學校本位特色、理論與實務並重、就業與升學並進等特色之土木建築類群課程綱要。
化工群科中心
為配合『95年度職業學校課程暫行綱要』推行,教育部於95年成立化工群科中心學校,當時由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承辦,其任務如下:推廣職業學校課程暫行綱要,結合課程中心協助辦理研習活動,蒐集職業學校課程暫行綱要相關經驗與意見,以作為98學年度新課程綱要修訂之參考;以及提供所負責群科之相關諮詢、建立群科中心學校本位特色、建置群科中心學校網站及協助發展群科能力指標之建立。
97年3月起由本校接任化工群科中心學校,除賡續辦理前開任務外,並依工作圈規劃,完成化工群課程發展之各項工作計畫:完成建置群科中心學校網站,每月定期發行電子報,同時規劃人才庫提供職校發展課程時所需諮詢輔導人才資料,並持續蒐集化工群教學題庫。為配合108學年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化工群」之實施,推動教學資源分享,辦理化工群課程研習及推廣教學示例,成立群科教師社群,提升教學成效及教師專業知能,定期召開化工群科中心學校工作小組及委員會議,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教相關業務。
化工群在篳路藍縷中扎根、茁壯成長,歷經多年來的努力,並配合工作圈推動各項工作,奠定化工群的堅實基礎,得以穩健成長。年度工作項目包括推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群科課程特色模組、落實諮詢輔導機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推廣專題製作課程、辦理研習活動、其他及中心特色工作項目等,均有相當成效。
本校自接任後,迄今15年來積極推動各項工作計畫,均完成各年度的群科中心任務。112年持續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且參與課程發展重要會議,彙整重大議題融入課程教案、專業英文融入課程教案及多元選修課程案例,作為相關教學資源與未來學校規劃課程參考;辦理新課綱相關科目教師研習及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教師研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揚才之教育理念;此外為使每年參與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的校數及件數能持續增加,群科中心也將更積極宣傳比賽活動,期望能達到服務的學校均能推派隊伍參賽。
電機與電子群科中心
95年4月奉教育部指示成立電機與電子群科中心學校,完成組織編制、網站架設、發行電子報及辦理相關研習活動。96年度起承接課程發展中心工作,針對課程綱要、專業科目等研擬規劃及辦理教師進修、教材教法等研習活動。97年度推動電機與電子群學校本位課程及規劃總體課程計畫,蒐集各校電機與電子群教師針對電機與電子群類對應之四技二專考試科目、考試範圍之意見,提供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中心作為修訂四技二專考試科目、考試範圍之重要參考。98年度針對新增部定科目辦理教師知能研習、專題製作研習與專題製作示例評選,以及辦理教師「教學檔案」製作研習與觀摩,為99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實施做好充分準備。
99年度至105年度,配合99課綱實施推動重點課程發展,加強辦理各項教師研習及課程規劃觀摩與經驗分享,並配合教學政策推動跨領域(科)課程、專題課程或競賽活動,且提供各校諮詢使課綱課程推動順利進行。106年度至107年度因應十二年國民教育及配合推動第二期技職再造計畫,完成各項108課綱實施課程推動工作。
因應108課綱實施,108年度至迄今辦理各項課程推動工作:「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蒐集高級中等學校教學實務興革建議」、「建置群科諮詢輔導機制,推動種子教師社群,並協助各區域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課程共備機制」、「研發並彙整教材教法、教學與評量及課程綱要所定議題融入課程教案等示例,作為相關教學資源」、「精進教師教學效能,依群科特色及教學現場需求,辦理全國或跨直轄市、縣(市)區域型式之教師專業研習,並推動跨領域、跨學科之專題類或統整類課程、活動或競賽」、「充實及活化群科中心資訊平臺,定期發行電子刊物」、「協助國教署與工作圈辦理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推動事務及其他交辦事項」、「中心特色工作自發性課程推動」等七項重點工作。
動力機械群科中心
動力機械群科中心學校現況
「高級中等教育法」已於民國102年07月10日完成公告並自103年8月1日施行,該法第一條揭示「高級中等教育,應接續九年國民教育,以陶冶青年身心,發展學生潛能,奠定學術研究或專業技術知能之基礎,培養五育均衡發展之優質公民為宗旨」;而第五條亦規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乃提供專業及實習學科為主課程,包括實用技能及建教合作,強化學生專門技術及職業能力;由此可見,技術型高中教育目標,即是透過課程規劃設計,提供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與就業現場銜接之能力,進而培養其繼續進修以及促進生涯發展之能力為目的。
務實致用為技職教育的核心理念,其展現在課程設計則強調實務與理論兼重,讓學生可順利將所學知能運用於工作,縮短學用間的落差。因應時代進展與產業變遷,也因應多元特色發展需求之殷切聲浪,在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實施後,讓學校保有更大課程自主的空間,以訂定學校本位課程並發展學校自我特色。群科中心學校每年依教育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中心學校工作計畫提列年度工作重點,持續推動本群包含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蒐集高級中等學校教學實務興革建議。建置群科諮詢輔導機制,推動種子教師社群,並協助各區域學校發展教師專業社群。研發教材教法,彙整課程綱要所定重大議題融入課程教案,作為相關教學資源。辦理群科各種專業研習及競賽。充實及活化群科中心資訊平臺,定期發行電子刊物。建立群科中心學校特色工作等任務,以期達成群科中心學校協助新課綱推動之設置目的。
技職教育是最能與經濟及就業做最緊密結合的一種教育。縱觀世界上技職教育的發展趨勢,從許多經濟強國的經驗得知,技職教育確實可以提高勞動者的人力素質,進而讓經濟全面發展,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而言,技職教育的成敗往往是關鍵所在。而技職教育中課程更是學校教育的核心,也是教師專業活動的主體,直接關係學生學習成效和未來發展需求,因此,技職教育中課程的改革修訂與實施情形,決定了技職教育的品質與成效,進而維繫著學校教育實施的成敗。
110年本中心除依教育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中心學校實施計畫內容,持續執行各項常態性工作外,尤其著重在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各項工作之執行,例如配合協助新課綱之修訂工作並辦理課綱宣導、協助各校之課程諮詢服務等等,群科中心學校希望藉由教育部及工作圈協助與指導下,順利如期完成上述各項任務,以協助群科所屬各校順利推動技職教育課程之教學實施,同時達成協助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之目標。
111學年度本中心除依教育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中心學校實施計畫內容,持續執行各項常態性工作外,尤其著重在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各項工作之執行,例如配合協助新課綱之修訂工作並辦理課綱宣導、協助各校之課程諮詢服務等等,本中心希望藉由教育部及工作圈協助與指導下,順利如期完成上述各項任務,以協助群科所屬各校順利推動技職教育課程之教學實施,同時達成協助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之目標。
111學年度持續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推動、課程綱要宣導、課綱意見問題蒐集等相關工作,工作內容如下:
(一)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蒐集高級中等學校教學實務興革建議。
(二)建置群科諮詢輔導機制,成立種子教師社群,並協助各區域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課程共備機制。
(三)研發並彙整教材教法、教學與評量及課程綱要所定議題融入課程教案等示例,作為相關教學資源。
(四)精進教師教學效能,依群科特色及教學現場需求,辦理全國或跨直轄市、縣(市)區域型式之教師專業研習,並推動跨領域、跨學科之專題類或統整類課程、活動或競賽。
(五)充實及活化群科中心資訊平臺,定期發行電子刊物。
(六)協助國教署與工作圈辦理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推動事務及其他交辦事項。
(七)中心特色工作自發性課程推動。
機械群科中心
依據96年9月17日臺技(三)字第0960142795號函示,本校(新北市立新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獲教育部選定為「機械群科中心學校」,隨即成立機械群科中心學校工作小組,積極推動各項相關業務迄今,本(112)學年度工作任務除延續111學年度工作計畫外,其工作任務如下:
1.配合課程研發單位及工作圈,執行課程綱要研修及協作相關工作,蒐集高級中等學校教學實務興革建議。
2.建置群科諮詢輔導機制,成立種子教師社群,並協助各區域學校推動教師專業社群及教師課程共備機制。
3.研發並彙整教材教法、教學與評量及課程綱要所定議題融入課程教案等示例,作為相關教學資源。
4.精進教師教學效能,依群科領域特色及教學現場需求,辦理全國或跨直轄市、縣(市)區域型式之教師專業研習,並推動跨領域、跨學科之專題類或統整類課程、活動或競賽。
5.充實及活化群科中心資訊平臺,定期發行電子刊物。
6.協助國教署與工作圈辦理高級中等學校分科課程推動事務及其他交辦事項。
7.中心特色工作自發性課程推動,辦理階梯式研習;與科大端建立產學端合作平台,推動產業參訪;活用各區技術教學中心設備提供教師實作專業研習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