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圖示
自主學習概述

學習概述

108課綱實施後,普通型、綜合型與單科型高級中等的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進行至少18節課(18小時)的自主學習計畫。學生在學校老師的輔導下,自己安排學習的主題、內容、進度、方式與所需設備,並將過程記錄成學習歷程檔案。

自主學習計畫不會有分數,然而學生在過程中將有機會探索跟大學科系或未來職涯有關的主題,並在規劃與執行的過程展現自己的學習能力,也因此自主學習計畫就成為多數大學在招生時會參考採計的項目。

 

畢業後,每個人也都在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並非只存在於畢業前的這18堂課,事實上,每個人在遇到生活或工作上的挑戰時,也都會有一個想學習的主題,並安排自己的進度與方法來學習。

何飛鵬先生在2020年「斜槓世代的學習思維:自學的關鍵法則—2020王雲五國際自學力論壇」的演講中,分享了他在職場自主學習所歸納出的關鍵法則。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依著自己的步調學得會,以及要有好奇心,要自己想出問題。接著,就是嘗試做看看,在錯誤中不停修正。再來,是找對的老師、問出好的關鍵問題,向他人學習。同時,也可以看書學,從累積大量知識與經驗的書籍中學習,並產生行動上的改變。最後,是在工作中學習,向老闆與同事問問題或從他們身上偷學。

學習的來源是很多樣且持續的,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輩子都能帶著走的能力。

 

自主學習過程的困惑

根據109年《親子天下》調查顯示,受訪者表示在自主學習遇到的最大困難包含:「目標不明確(55%)、不確定未來科系(44%)、進度與內容不會寫(40%)、不確定學習興趣(33%)、不會找資源(26%)」,受訪者在執行自主學習曾遇到的困難包含:「計畫太理想難以執行(47%)、自主學習時間不夠(44%)、不知如何呈現成果(39%)、難以自律(32%)、主題不熟悉(22%)」。

會有這些困惑是正常的,多經歷幾次計畫的循環,學習他人的經驗、尋求老師的指導,就會逐漸看到自己在知識、能力與經驗展現上的累積,也就會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對於自主學習越來越有方向。

 

自主學習的要素

自主學習主要可以分為三個要素,您可以從這三個面向規劃與評估計劃內容:

  • 知識的學習:選擇自己感到好奇或是被交付任務的問題,向不同的媒介來源(人、書、影片、網路等)習得知識以解答問題。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問題,因此學習來源及內容一定各不相同。若對於問題的興趣與解答動機越強烈,就會花越多時間主動學習。
  • 能力的磨練: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會重複執行「問問題、安排學習進度、控制時間、資料查詢、資料摘要、資料統整、資料分析與組織」等階段,這些能力在不停磨練後會越來越熟練。若能有意識地在過程中發現弱點並增加磨練機會,就能更有效率的提升這些能力。
  • 經驗的總結與包裝: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磨練,也許要在未來才會發現帶來的好處。然而,為了升學或是求職,都需要總結與包裝經驗來展示短時間的成果,突顯從這些經驗中可以看出哪些未來的潛能。身為應試者,可以想像主考官希望看到什麼,並用對方能快速掌握訊息的方式呈現自己的經驗。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不停反思、紀錄,並訓練良好的文字、圖像、口語表達能力,讓自己有更好的方式向他人展現此段經驗。